女子在家遭无人机偷拍,如何维权? |
分类:法规解读 时间:(2023-09-14 13:34) 点击:15 |
近日,黑龙江哈尔滨,一女子独自在家时,楼外飞来一架无人机,在距离窗户20厘米的位置开始拍摄。随后,女子拿出手机取证,该无人机躲避飞走。目前,当事人已报警。 无人机偷拍事件屡次发生,引发了社会对滥用无人机技术侵犯他人隐私行为的广泛关注。那么,利用无人机偷拍窥探他人隐私或将承担哪些责任? 首先,隐私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的自然人享有的合法权益,而利用无人机偷拍窥探他人隐私构成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属于对自然人民事权利的侵害。此时,被侵权人有权向行为人提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主张。 其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行为人可能被公安机关处以拘留、罚款等处罚。 最后,如果行为人拍摄了裸照、视频并对外进行传播,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触犯刑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规定了传播淫秽物品罪,行为人可能被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罚。 生活中遇到无人机偷拍该怎么维权? 我们首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并且冷静地进行取证:比如尽快使用手机、相机等电子设备对无人机录像或拍照,记录下无人机的外观、颜色、型号、飞行路径、时间和地点等,同时尽最大努力寻找和记录附近的行为人; 第二,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并向当地无人机管理部门或航空管制部门控告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会对行为人的身份进行调查与锁定; 第三,视情况可以自行或委托律师提起民事诉讼,向行为人提出赔礼道歉和赔偿等主张。 截至目前,济南、无锡等地出台了自己的民用无人机管理办法,要求飞行前必须依法取得相应的飞行资质并完成实名登记,并同步向公安机关报备,同时明确了机场、军事禁区、铁路轨道交通、公园游乐场、繁华街道广场等禁飞区。这些都为无人机的行业管理确立了更明确的标准和依据。 但徒法不足以自行。给无人机偷窥戴上“紧箍咒”,加强实名登记备案、完善法律法规固然迈出了重要一步,无人机飞行眼下面临的监管缺位,却非实名制就能解决。很多无人机体积小、飞行高度低,在对无人机性质界定模煳、反制技术不甚成熟的背景下,如若“黑飞”“乱飞”侥幸没有酿成事故,也很难及时发现并处罚,执法存在一定困难。显然,加强跨部门协同、政企合作,表达出斩钉截铁的治理态度,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理手段,才是杜绝其安全隐患的关键所在。
该文章已同步到:
|